浏览器提示:请使用火狐(Firefox)浏览器50.0以上版本或者谷歌(Google Chrome)浏览器55.0以上版本, 运行实验网速为1M/S及以上。如实验加载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尝试web实验通道(点击此处进入)
所属分类:历史学类
实验学时:4
实验操作步数:23
实验项目负责人:刘伟
联系电话:13843580895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中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城和丸都山城都是高句丽琉璃明王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兴建,直到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长寿王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国内城、丸都山城一直都是高句丽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太王陵是少数几个能确认墓主人的陵墓,规模宏大,是高句丽鼎盛时期的物化体现;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文物,对研究高句丽历史的发展进程及王族丧葬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五盔坟5号墓是高句丽贵族墓葬的典型代表,是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以上建筑反映出高句丽人拥有先进的建筑理念及精湛的建筑技艺,是高句丽人征服自然的物化表现形式。 学生通过虚拟场景、动画等方式掌握高句丽王城、王陵的复原营建、碑石的捶拓以及贵族墓葬壁画的重置情况等,进而展示高句丽历史的兴起、鼎盛的发展脉络。项目能够凸显出高句丽所特有的王城“平原城+山城卫城”国都的建筑理念及布局特点、“积石为封”的王陵制度及结构特色、“海东第一碑”好太王碑的捶拓以及绚丽多姿、文化交融的墓葬壁画艺术。
面向学生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面向历史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一年级。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
①遵守师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够贯彻教师教育及文物与博物馆行业的相关标准。
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古代史”、“中国高句丽史”、“文物学概论”、“历史文献学”等课程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该实验中的问题。具体包括:
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高句丽史”了解高句丽王国的兴起、发展、强盛、灭亡等,如朱蒙建国、琉璃明王建都国内城、营建丸都山城,好太王的历史功绩,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唐灭高句丽等,以上知识为本实验奠定基础。
了解“文物学概论”课程中相关知识,如文物的物质性、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客观性、永续性等知识,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评估文物的价值,阐述各类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
掌握“历史文献学”课程中对古文字、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提升古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③具有文献查阅及简单调研能力,能够查阅中外关于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并能针对某一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通过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高句丽都城的营建理念,“山城”+“平原城”,即在平原地区修建都城,在较近的山上修建卫城,两座城的功能不尽相同,平原城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是国王及贵族们平时居住地,山城卫城是军事卫城,战争发生时国家权力机关的所在地。
②能够通过对比了解外形上高句丽王陵与西汉帝陵近乎一致,只不过小了很多,这说明高句丽王陵是仿制汉帝陵而来。高句丽王陵与西汉帝陵最大的不同在于高句丽王陵主要用石料堆砌而成,体现出高句丽王陵的“积石为封”的特点。
③通过对好太王碑的锤拓,掌握拓碑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④通过对五盔坟5号墓四神图的复原及与中原四神图的对比,认知高句丽文化的中国性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